文 | 静子
7月8日晚,账号“抖音辟谣”发布视频,称“针对‘南京红老头’事件已核实‘237人身份’‘11人被检测出HIV(艾滋病)阳性’这一谣言点,平台迅速发现并主动与相关部门核实相关线索并立即进行处置。截至目前,已累计处置相关谣言信息1.4万+条,对传播谣言的相关账号予以处置。”
“当真相还在穿鞋,谣言已环游世界。”
回顾“南京红老头”事件,最初流传的“60岁大爷男扮女装与千余名男子发生性关系”,以匪夷所思的情节、令人咋舌的数字,吸引着广大网友的强烈关注。然而,过亿的阅读量背后,却是人为炮制的假信息。根据警情通报,犯罪嫌疑人焦某某实为38岁,且网传“千余人”也并不属实。在案件进一步侦办过程中,仍有一些人继续蹭热点、带节奏、生事端,妄图通过制造网络谣言赚得一瓢流量、带偏舆论风向。
造谣者固然可耻,但传谣一样也不光彩。
有一种观点认为,网络谣言之所以盛行,原因之一是公众的口味发生了变化,即由“常态审美”转变为“离奇审美”,愈发对荒诞不经的事情感兴趣。深究涉“南京红老头”事件的谣言,标题惊悚、情节离奇、细节“拉满”,满足着人们的猎奇心理。继而,有的网友抱着围观心态去“消费”谣言,甚至反手一个转发。
更进一步,谣言的传播也有“配方”,即著名的“谣言公式”(R=I×A),中文翻译为“谣言的杀伤力=信息的重要性×信息的不透明程度”。
涉“南京红老头”事件的谣言也满足这两个要件。其一,性别话题一直是社会热议的焦点,加之犯罪嫌疑人焦某某假扮女性,更是让这一话题有了很高的关注度。其二,在案件尚处调查阶段,加之相关细节涉及个人隐私,权威信息的供给较为有限,这就很容易出现“信息黑洞”,而网络谣言正是利用了这一点。
“谣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传媒,而辟谣是一门棘手的艺术。”
从“南京红老头”事件引爆网络,到抖音平台果断“出手”,短短一天时间就有超1.4万条相关谣言被处置,由此可见流量洪流的巨大吸引力与破坏力。实践一再证明:治理谣言,既要“堵得住”,更要“疏得通”。一方面,网络平台要当好“第一责任人”,加强信息内容的管理,发现网络谣言应当依法立即采取处置措施。另一方面,有关部门也要把握好个人隐私与公共利益之间的边界,及时补充权威、真实的信息,弥补信息的供给不足,杜绝谣言产生和传播的可乘之机。
网络不是法外之地,广大网民也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,不信谣、不传谣,共同维护良好网络生态。
顺发配资-顺发配资官网-十大合法配资-配资炒股开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